【创业技巧】 创业技能 | 企业管理五个要素,至关重要的每一步
发布时间:2021-06-06 22:45 浏览次数:2683
分享到:

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它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目的和方向。

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一个企业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这五项内容成递进关系,这要求企业要依次实现这些管理内容,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也不能够打乱,也不能“偏科”。

本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个内容究竟是如何支撑企业运行的吧~

图片


01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是否与目标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管理处在无序状态。在计划本身多数人之间的理解,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考核指标的引导文字,没有人认真想过,计划本身是管理的一部分。计划管理是解决目标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项目管理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匹配关系的目标,资源和两者。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实现目标管理需要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如果我们超越变化让计划得以实现,惟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是计划管理标准的质量的量度

image.png

当你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持目标时,计划管理就会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持目标或目标时,它要么是“白日梦”,要么是资源。所以很多时候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只是关心这家企业是否有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当企业高调进入市场时,是否拥有人才、渠道以及符合标准的产品?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空有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图片




02

流程管理,业务运营的解决问题的效率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我简单归纳为三点:




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



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功能打破了习惯。中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沿袭下的“自我利益取向”,而不是“面向服务”官僚主义。打破职能习惯: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职能的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

image.png

每件作品的是过程的一部分,是工艺节点,它必须满足完成整个过程的时间要求,整个过程时间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时间来决定,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而不是仅仅基于他们的位置或部门中基本的坐标。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流程管理。管理层应注意员工观念的转变,通过对员工观念的理解,鼓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注意员工的意见,完成管理方法的转变。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这是很多企业引入BPR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图片




03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权力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从经典的组织理论,我们知道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指挥统一

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2、管理幅度

有效的管理幅度是6-10个人。




3、分工

根据权责和专业化来进行横向与纵向分工。




4、部门化

把分工所产生的同一专业的员工集合于一个部门内,由一个管理者来领导并加以协调。

组织设计的原则是想平衡权力和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专业化。专业化能够解决很多东西,包括服务的意识、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专业化解决人们对于权力的崇拜。如果一切以专业为标准,我们尊重的是标准和科学,人们不再依靠权力和职位来传递信息和指令。

image.png

分权不少企业有分权制度,也有分权手册,但是实施起来常常走样,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分权。分配权力下放,不再能够恢复,但该授权被撤销,很多人喜欢混淆权力和授权的分离的边界。



图片




04

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基本特征:




1、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



2、核心竞争力应当对顾客重视的价值作出关键贡献




3、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显然,这三个特征都反映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从顾客需求的角度来界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顾客需求,不能对顾客最有价值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的能力,不是核心竞争力。首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海尔是这么总结的:“与顾客零距离就是与竞争对手远距离”。建立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建立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和竞争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酒店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从长计议。企业自己需要审察经营的业务、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观察市场需求和技术演变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独具慧眼地识别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并界定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这些就是战略管理需要回答的问题。  

image.png

因此,战略管理就是为得到核心竞争力所做的独特的管理努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成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机制和环境条件来支持。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以团队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扁平网络组织、创造动态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最后,是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基于这些,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以为基础的能力优势,而且是异质性战略资源,如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只有密集的突出建立互补性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以使企业实现在这些领域的分歧持续的竞争优势。


图片




05

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文化管理



福布斯美国富豪榜通常是英雄盛宴,因为进入美国富豪榜的人的财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可以公开衡量。而每次中国富豪榜公布,除了一些传奇故事外,大多数都经不起理性的审视和考虑。随着富豪的一个个遭遇不测,人开始对财富有了戒心,人们于是注意到了富豪与企业的区别:单凭财富并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企业终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代表着民族精神的方向,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之根源,是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体现。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个性魅力团队文化―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到终形成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

image.png

因此,企业文化的管理应从生存目标导向、面向规则、面向绩效、面向创新、以视觉为导向的逐步转变,以保证企业的逐步成长。

随着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正在推动企业文化向以愿景为导向的竞争文化转变,这一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



    我们总说,世界上没有夕阳企业,只有落后和不思进取的企业。

    一个企业能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是否采用正确且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


    想要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牢记上述五个内容协同作用,是你绝对少不了的必备技能~




附件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