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到底有多受欢迎
有一位教授曾经发了条Twitter “提醒各位,参加Zoom Meeting的时候必须穿衣服”。这则推文竟然获得了超过8万个赞,连袁征本人都转推过。
Box的CEO也发布一则推文,请求Zoom增开一个CEO可以随时切入公司Zoom Meeting的功能,就像CEO们平常可以乱入公司会议一样。
那么Zoom究竟是如何做得这么成功,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创始人袁征的创业经历。
创始人袁征的四个小故事
01 赴美工作
袁征(Eric Yuan),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1987级毕业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袁征敏锐地觉察到全球互联网科技的崛起,大胆地做出了决定:去美国找工作。
但是申请赴美签证八次遭拒,直到第九次才获得通过。
1997年8月袁征来到美国,由于英语说得不好,靠着勤奋写代码进入WebEx公司,成为其创始工程师之一。
在WebEx工作期间,袁征将该部门的工程师从区区10名发展到了超过800名,并将收入增长从0发展到超过8亿美元。
2007年,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ebEx,袁征升职为思科工程副总裁。
02 重新创业
对多数硅谷华人工程师来说,走到这样的位置已是“人生巅峰”,但袁征并不满足于此。
在14年的工作经历中,他花了很多时间和客户相处,了解客户对Webex的抱怨。他一直希望对平台的亲近性、稳定度与视讯品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但是每当他想要改变时,总是被组织拦下来。
他曾提到,在思科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Webex就像我的小孩,但是我却没办法改变顾客经验。”
2011年他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唯一能解决客户问题的方式就是离开公司,从头开始打造一个更好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40多名工程师跟随他离职,创办Zoom。
Zoom于2019年4月18日上市,36美元的开盘价较发行价涨了80%,当天收盘价涨幅高达72%,市值达到159.3亿美元。
此后,Zoom的股价仍然持续攀升,并在今年3月达到164.94美元的近期最高点。由此,Zoom创始人袁征不仅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仅在今年他的资产就增加了20亿美元。
03 身体力行
“即时聆听你的顾客非常重要,一定要把他们的意见放在心上。”袁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永远都要努力满足你的顾客,只有他们满意你才有可能成功。
刚创立公司的时候,他甚至会亲自写email给每个取消服务的顾客。
创办一家视频公司,袁征身体力行视频会议的真谛。在Zoom还要募资的时候,他只跟创投公司的投资人见过一次面,只是为了确认大家都装了Zoom App。针对Zoom要IPO的路演,他只心不甘情不愿地参加了一次投资人午餐。其他的时候,不管是大小投资人都用Zoom碰面。
每个人都说:“Eric(袁征的英文名),我们会成为你非常重要的顾客,你一定要来拜访我们。”袁征总是说:“好啊,我会去,我们先用Zoom聊一下吧。”通常这样就够了。
到了2017年,所有用户在Zoom上累积的开会时间已经超过了200亿分钟。
04 每天早晚三问
他知道自己对工作充满热情,只需要一直确定自己在正确的轨道上,做对的事。因此,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会问自己3个问题:
1. 我的强项在哪里,我是否充分运用它?
2. 我的弱点在哪里,我是否好好地交给别人?
3. 我是否决定今天要努力工作?
每天结束时,他还会再问自己3个问题:
1. 我是否关心我的团队,我能不能表达得更好?
2. 我是否关心我的公司,并通过行动传达出来?
3. 我是否关心产品和服务,它能改变世界吗?
05 始终保持学习心态
在思科的时候,袁征曾经遇到过沃尔玛前CEO李·斯科特,斯科特分享了自己的10条领导原则,深深影响了袁征,袁征甚至将他最喜欢的3条贴在了办公室里:
1. 你说出来的话,通常第一次都会被误解或忽视;
2. 能给予诚实、有建设性的回馈,是罕见的天赋;
3. 最严厉的批评也许是你能听到最有帮助的声音;
袁征爱读书,Zoom有读书俱乐部,为员工和他们的家人付钱买书,“我们一直鼓励员工跟他的家人阅读,也很乐意为此买单。”
他最喜欢的书是《高效信任力》(Speed of Trust),他在自己的车上、背包,几乎每个地方都放了一本。他认为,新创公司的每件事都跟速度有关,可是没有信任,事情就会慢下来。
创业者需要一支强大的团队,每人都能信任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如果团队能做到这样,就能加快事情的进展,专注在同一个目标。
◆ ◆ ◆
袁征在接受GlassDoor采访时表示,“我知道我必须努力工作,所以我就按我想的做了。同时,我也很偏执,我对自己说,我必须更努力地工作。那就是我唯一比我的竞争对手更了解的事情。”
本文转自:老冀说科技
编辑:薛茹洁
审核:王薇薇,柳心欣